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国推出了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投资机构开始将做空机制加入投资组合或新产品中,市场中性型产品迅速增加并有出色表现。通过规范分析法,本文首先分析市场中性策略的基本原理及收益风险特征,进而分析市场中性策略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介绍该策略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三种主要应用机构的情况。实证分析方面,本文搜集了我国近两年的每周数据,运用收益评价方法、相关性检验和T-M模型、H-M模型、C-L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目前市场中性策略产品的收益一般,部分能在弱市中能够跑赢市场指数并获得一定绝对正收益,而在强势行情中无法超越市场指数,盈利能力不高;第二,大部分样本产品收益率与市场指数收益率存在较低的相关性,说明市场中性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在规避市场影响方面的效果。第三,詹森指数模型和三个管理能力评估模型对部分产品的分析显示确实有产品的择时能力比较欠缺,即控制产品的市场风险能力较差。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市场中性策略在我国的应用刚刚起步,市场中性策略无法充分发挥出作用,策略效果只有部分显现出来。基于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一些简要的建议并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