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而财政资金是重要的扶贫资源来源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扶贫工作主要依赖于政府部门。传统以政府为主体的自上而下的扶贫模式,切实保证了政府动员最广泛的力量进行扶贫,大力推进了我国财政扶贫工作,但是也很大程度地忽略了贫困群众在反贫困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扶贫工作吸纳了国际援助组织广泛使用的参与式理念和方法,在部分贫困地区开展以贫困群众为主体的自下而上的参与式财政扶贫项目试点。参与式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财政扶贫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扶贫项目的桎梏,给贫困群众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对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减贫效果、改善贫困地区面貌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具体实践来看,我国的参与式财政扶贫主要集中于扶贫规划和部分贫困地区的零星试点项目,仍然存在贫困群众参与不足、扶富不扶贫等现象,深入分析根源性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是在大量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首先,界定了贫困、反贫困、财政扶贫以及参与式扶贫这几个相关的概念;阐述了财政扶贫、参与式扶贫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我国财政扶贫现状和“参与式”在我国的实践探索,深入研究Q县参与式财政扶贫项目的实施背景、整体框架设计和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之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参与式视角下财政扶贫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最后,在考察越南、印度两国的财政扶贫概况和世界银行在越南、印度两国参与式扶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析了参与式视角下财政扶贫的指导原则,从强化政府赋权意识、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杠杆作用、加大财政扶贫配套资源投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这五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参与式视角下完善财政扶贫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