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特征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记载者,亦是历史长河的见证者,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乡愁。每个地区的传统村落都具有其鲜明的地域特征,一座座传统村落在成百上千年的岁月中形成独特的空间肌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其内部具有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而这些在岁月中沉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实体建筑之上,也蕴含在以虚体空间呈现的村落公共空间之中。村落公共空间虽然没有固定形态,却是村民主要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维系社会关系的公共场所,公共空间将整个村落串联成整体,也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在以往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多偏向于主观感性的认知,缺乏结构性的量化分析,难以触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内在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以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例,运用空间句法这一量化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模型建构与数据分析的方式剖析其内在特征与构成规律。本文首先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基本思想和作用原理,通过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结果三方面的对比,表明了空间句法对于传统村落研究的适用性和某些方面的优越性,挖掘了空间句法理论与公共空间特征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将本文研究的理论逻辑进行完善。其次对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进行分析,解析了本文研究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框架体系,为后文的空间句法分析做好铺垫。最后从整体空间结构和内部公共空间两个方面,选取京郊传统村落中典型的研究样本,通过轴线分析法和视域分析法进行量化解析,读取相关参数和图示语言,分析研究样本的空间概况,进一步提炼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体系中所蕴含的空间结构特征、村落结构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局部空间形态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性,并以此为依据为京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与发展的实际工作提供应用建议。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目前“互联网+”在电力企业营销中的应用,论述了如何在基层供电企业环境下实现“互联网+”并结合电力营销工作中的管理运作,实现互联网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使我们逐步迈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创作成果通过数字方式进行存储和传输。计算机网络为数字作品的宣传和转化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新媒体内容的
<正>年龄在50岁左右的老护士无论阅历还是临床护理经验都是最丰富的,但随着年龄增大,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如何安排好他们的工作,是一个困扰护理界的老问题。关于这一点,笔者
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最大,做好地面观测,就是对气象变化提前预知,提供农业气象情报,以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气象变化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
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对政治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模式也亟须完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调了科学的权力制约和有效地协调机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