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机构作为一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银行是市场经济中的灵魂与核心。现在我国处于转型时期,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目前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变迁内容之一。一方面商业银行制度的变迁不仅在内涵和外延上体现出综合性,而且在推动力量的构成上表现为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合力;另一方面当今商业银行制度的变革是全球性的,具有普遍意义。银行家的作为是银行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他们在不同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因此在现阶段对银行家的分析是更好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基础。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很多学者对银行家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张国满认为在转轨期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级行长被冠以相应的行政级别的准官员身份没有改变,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尽快实现银行家从准官员到商业银行家的转变。史小坤认为国有商业银行银行家是准银行家。文章从计划经济体制入手,分析了在计划时期国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单一的国有金融制度,得出在单一金融制度下,银行家的“政治人”模式;随着国家控制金融的成本增加以及国有银行低效率现象的出现,国家开始了分权让利改革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由此,我国逐渐进入到经济转型时期。在推进改革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寻租的机会,而作为推动制度变迁的各个利益集团开始为寻租而行动,体制外的金融制度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在第三章就分析了体制外金融制度的形成,也进一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在转型时期的行为博弈过程,以此来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是以国有金融制度为主,非国有金融制度并存的特殊经济体制,并得出现阶段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银行家模式是“政治银行家”模式这一结论。最后,文章说明了我国的改革是政治银行家主导下的强制性改革与渐进性改革的统一。并结合国家效用函数以及政治银行家的效用函数描绘出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殊的“倒U型曲线”。以此来证明政治银行家对于推进我国改革深化的重要性。并且在文章最后一章总结中提出了对职业银行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