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众创空间”等提法纷纷涌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场创新创业热潮蓄势待发。高校作为创新资源的集中地和重要源头,应该更进一步扩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为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天津大学决定实施“学生创新实践计划(Project of Stud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e,简称PSIP)”。报告人作为2014级翻译硕士专业学生,在考虑毕业实践报告的课题时,基于以上条件,同时受学校方面委托,遂和其他7位同学一起完成了天津大学学生手册的英译工作。总体来看,PSIP项目在个人文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内容最为丰富齐全,同时拥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故成为本次翻译报告的主要对象。基于语言起源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著名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语用学新解》(1999)中提出了顺应论(Theory of Adaptation),用来全面地阐释语言的使用。本文首先对翻译任务和过程进行系统描述,随后以详实的例子作论证阐述顺应论的实践意义。翻译方法包括引申,直译,归化等,案例分析涉及长句,无主句,文本语境,最终得出本次翻译项目的收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