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溶洞开挖稳定性及突变失稳特征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是隧道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岩溶的复杂性、发育的不规律性,容易导致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突水突泥、围岩变形、地表下沉等灾害,尤其当掌子面前方存在承压溶洞,极大增加了掌子面发生突变失稳的风险,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严重影响了隧道在岩溶地区的建设。因此,加强大断面隧道临近溶洞开挖稳定性及突变失稳特征的研究并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本文依托李洞隧道,综合采用文献调研、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了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溶洞的开挖稳定性及突变失稳特征,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调研相关文献,根据溶洞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将溶洞分为三种类型:隐伏溶洞、全揭露溶洞、半揭露溶洞,在此基础上统计了李洞隧道的溶洞分布特征,并将隧道临近承压溶洞发生突变失稳破坏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育阶段、发展阶段、突变失稳阶段。(2)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大断面公路隧道临近不同位置、不同尺寸溶洞(半揭露类型)的开挖稳定性,分析监测断面洞周围移、掌子面挤出、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内力的变化规律。(3)在隧道开挖稳定性的基础上研制气压加载与稳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溶洞内压的方式模拟承压溶洞,逐级增加溶洞内压直至隧道出现突变失稳破坏,分析隧道在失稳过程中的洞周位移、掌子面挤出、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内力及掌子面突变失稳特征。(4)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建立隧道临近承压溶洞(全揭露类型)的三维模型,得到不同围岩级别、溶洞尺寸、岩墙厚度下掌子面发生突变失稳的临界内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围岩级别的降低、溶洞尺寸的增大、岩墙厚度的减小,掌子面发生突变失稳破坏的临界内压随之减小。(5)根据掌子面的突变失稳特征引入扩散角的概念,运用突变理论建立隧道临近承压溶洞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岩墙厚度越薄、溶洞尺寸越大、内外气压差越大、土体弹模越小、泊松比越小,越容易引起掌子面的突变失稳破坏,并提出释能降压、超前支护、控制爆破等具体措施降低施工风险。
其他文献
投资决策分析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及内含报酬率法。在这几种方法中均需要计算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现金净流量是投资决策方案未来各年的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
集团财务管控是以集团总部为财务管控主体,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一定的方式使集团资本运动沿着集团企业整体财务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发展。整合集团财务资源,不断增强集团财务管控能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测量技术在各类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程建设中的测量技术为主导思想。文章主要结合"工程测量学"课程建设情况,探讨了工程测量学开设实践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实践课程的开设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互联互通和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网络基础设施和资费标准的不断优化和下降,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行业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和财政部最近发布了新修订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体制、申请和实施程序及法律责任等问题。根据新修订的《办法》,清洁
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4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51.2%,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文章仅对牧区草地土壤风蚀和水蚀加以分析,同时对草地开垦与风蚀、水蚀的关
文章采用PCR-RFLP分型方法,以600只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发现小尾寒羊BMPR-IB基因存在BB、B+以及++三种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6.70%、36.00%和57.30%,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55、2
<正>随着国内外饮食风尚的彼此感染,国人对素食理念的追捧更加疯狂。尝听说,素食防癌、降三高,几乎无所不能。但无论执行哪种饮食模式,如果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满足人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