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训的中国近代大学组织文化分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jum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大学诞生于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之时,却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在国外船坚炮利和国内黑暗专制的夹缝中顽强抗争,得以生存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风格,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然而,当下中国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却存在着趋同化、千校一面等诸多困境。因而,对中国近代大学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下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组织文化是庞杂的,且相关研究成果也是较为丰富的,因而聚焦于校训这一视角以求更加真切、详实、深入地探究中国近代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服务当下。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中大学组织文化概念的梳理和分析,将大学组织文化定义为,大学组织在长期处理内部问题和外部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大学人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大学形象的总和。大学组织文化分为四个部分,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对其他文化起着折射和引领作用。校训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发展历史、价值追求以及传统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凝练表达。因而,校训在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上述理解,对金陵女子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三所具有不同性质且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大学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尽管时代在变迁,办学地点在更换,师生也在不断更迭,大学校训不断有新的内容注入其中,但校训始终贯穿于三所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中,使得三所大学的组织文化建设有主线、有灵魂、有个性。基于校训对中国近代大学组织文化进行研究,针对当下中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的现状,认为应重视校训在大学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确立校训时,要回归大学本质、立之以魂,使得校训能彰显大学的发展历史和独特个性;践行校训时,要形成共鸣,师生才能从心而行,才能使得校训在师生的实践和学校的发展中历久弥新;校训形成后,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得大学能够在各种思想竞相涌动的今天,把握自身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实现有内涵有个性地发展。
其他文献
【课文品读】《海底世界》,一篇小小的美文。它的起笔别具一格,运用了设问句开头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引领全文内容。它的结尾简洁自然,是全文的总结句,照应着全文,渗透出赞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世界都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是我国高校培养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也是社会培养的各行各业的引领者,决定了我国科研
文章采用“理想类型法”构筑与描述了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大学理念的三种形态—信仰理念、理性理念、一流理念,通过文献与历史分析揭示与展现出以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知识分子是如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突显,文化安全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的理工科院校教学大纲上,均是其所学工科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极少有与国
针对超临界锅炉广泛使用的T91钢,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材料学分析手段,对长期服役条件下T91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服役前后微观组织演
儒家的自我观原属于人文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开始转入本土心理学的讨论。而从这一视角来讨论儒家的自我,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解读视角。目前比较接近于这一视角的理论大致有心理社
【正】 雍熙北伐,是宋辽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北伐之后,宋辽长期对峙。歧沟之战,是战争史上的重要战役。本文重点探讨北伐失败的原因与后果,战争的性质与必要性。所及论点,多
<正>2012年6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引发市民对天气异常原因的关注和猜疑,一些谣言不胫而走,随之疯传,短时间内引起抢购商品、离城出走等社会恐慌现象。湖北省
随着社交媒体泛在化,用户利用网络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同时图书馆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图书馆应该更加关注图书馆服务对象,重视用户体验与用户参与,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大学生自杀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现象,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杀问题。要想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