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局和30年代中国新文学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fei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 年代是一个以出版为中心的年代,现代书局作为 30 年代众多小书局中的一员,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意义。它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强调出版的政治性,迎合革命文学的时代潮流,第二时期则走中立性的出版路线,重视文学的文学性,这两个时期的出版风格对 30 代的新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研究 30年代出版社如何影响社会文化与知识的重要个案。本文在爬梳现代书局大量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论述这两个时期的出版风格及其在创作实绩中的表现,并分析其对新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全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目前学术界出版社研究状况,突出本文研究现代书局的重要意义;其次,表明本文主旨及研究方法。 正文部分:从现代书局的创办谈起,主要论述现代书局两个时期的出版风格在出版实物中的体现,最后分析这种出版风格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文化职能。 一、两种冲突:现代书局的创办和发展 现代书局是在 30 年代上海众多小书局迅速出现并紧跟时代潮流这一新的环境中诞生的,并在现代书局两位老板洪雪帆和张静庐二人的内部冲突和较量中获得发展。最终在几位优秀编辑尤其是张静庐的操作下达到了事业的顶峰。 二、两个时期:现代书局的主要特色 作为众多小书局中的一员,现代书局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强调出版走政治路线,迎合了革命文学潮流;第二时期则强调脱离政治意识形态,注重出版的文学性,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这两个时期的出版风格体现在现代书局不同时期的诸种出版实绩中,如作家作品、丛书和杂志等等。 三、文化职能:现代书局的独特贡献 现代书局发展的两个时期的出版风格对 30 年代新文学的重构起到了重要的作
其他文献
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被公认为20世纪最后20年里最为独特而成熟的电影作者。他的影片有着鲜明、难于仿效的个人风格,丰富、绵密的人文/反人文主题,哲学的玄思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最好
期刊
“报刊新闻、广告、电话、电报、书信”等传媒字样在《霍桑探案》文本中频繁出现,构成独特的现代传媒景观。能不能把它们作为现代传媒符码来把握?它们是怎样进入《霍桑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