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油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和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在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也使得能源消耗急剧增长,对石油的消费需求逐年上升。但我国产油贫瘠,大量的原油进口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国际原油价格近十年来多次飙升、大幅下跌,原油价格的变动必定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个行业带来不可估算的影响。据此,本文研究了国际原油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行业层面的动态冲击影响,为我国政府制定政策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以及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本文回顾和梳理了油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文献。既有研究揭示了几个不同的渠道来解释油价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最直接的渠道为成本冲击效应,即油价上涨导致的生产投入成本上升使得经济产出下降。其他渠道包括收入转移效应和货币政策等,作为间接渠道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接着,分三部分回顾和梳理了国际油价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文献,分别为:国际油价变动对整体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国际油价变动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性研究以及国际油价变动对股票市场行业层面的研究,最新的研究动态关注石油与整体股票市场关系的时变性、非线性以及传递渠道,但尚未有文献对此进行行业层面下的深入讨论。其次,本文关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及其对中国行业股票市场的传导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原油不仅具有作为生产投入的商品属性,而且具有许多金融属性,长期均衡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而短期价格则依赖于存货和金融市场。国际油价变动对股票市场存在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联动效应的两个主要传导渠道,在长期,油价变化通过成本冲击效应、收入转移效应和货币政策等冲击实体经济进而影响股票市场;在短期,油价的短时间震荡由波动溢出效应通过金融市场联动对股票市场造成冲击影响。理论分析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股票市场冲击影响可以体现产业链和周期性的行业性质,并存在成本冲击效应以及溢出非对称性。再次,本文首先实证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行业股票市场的长期冲击效应,并对可能存在的成本冲击效应进行了检验和分析。首先,使用EG协整模型和HJ变结构协整模型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和我国行业股票指数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EG协整模型考察了在整个研究区间内国际油价和行业股票指数是否存在固定的长期均衡关系,HJ协整模型则考察了存在两个结构突变点下国际油价和行业股票指数是否存在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接着,使用考虑到行业产量的宏观经济渠道下的EG协整和HJ协整方法对成本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从次,本文接着实证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我国行业股票市场的短期冲击效应,并对溢出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使用DY溢出指数实证分析了国际油价对我国行业股票指数的波动溢出效应,对现有的SAM非对称溢出指数算法进行了改进,使用改进后的SAM指数对可能存在的溢出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行业股票市场整体呈现负向影响,国际油价的上升会引起行业指数价格下降,特别的,国际油价对于上游资源行业中的石油开采行业为正向影响,对于非周期性行业不存在显著的影响;第二,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油价对行业股票指数的影响机制发生了改变,危机期间受全球需求下降影响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危机后油价对行业股票指数恢复正常的影响机制,且影响程度呈现上升趋势;第三,国际油价变动对股票市场中的上游资源行业存在成本冲击效应,对其他行业不存在成本冲击效应;第四,在短期,国际油价对我国行业股票市场存在动态的波动溢出效应,对不同行业有着相似的影响趋势,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程度最大;第五,在短期,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行业股票指数存在动态的溢出非对称性,负向波动在波动溢出效应中占据主导地位,行业股票市场对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更为敏感。根据研究结论,为应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消极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金融市场,提高中国在石油产业的话语权、争夺国际原油价格定价权;加快建设和完备我国原油储备体系,抵御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优化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建立完善风险监测系统,继续推进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