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需求量增大与采矿用地指标分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缓解这一矛盾,制定合理的采矿用地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有效合理的采矿用地供应方式,在“矿-地”矛盾推动下国家推进采矿用地改革试点,在部分矿区实施采矿用地改革供地方式,本文从采矿用地改革制度政策研究出发,总结该用地方式下出现的问题以及探讨采矿用地改革用地方式的适用范围,为完善采矿用地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这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采矿用地、采矿用地改革临时用地概念进行辨析,进而介绍了产权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以及生态文明理论对本文的启示。结合目前采矿用地制度,指出在露天矿采矿用地取得与退出中存在的问题,带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政策进行分析,并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利于民生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进行效益分析,从而提出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的迫切需要。其次是探寻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实现的影响因子,通过对“剥采-运输-排土-复垦”系统研究,在剥采阶段、运输排土阶段、土地复垦阶段中对影响开采进度、影响还地周期的环节的影响因子进行剖析,对下一步政策推广试点审批提供评价标准。通过列举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试点矿区实施进展情况,根据实地调研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试点中遇到的阻碍,总结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制度问题。根据“采剥-运输-排土-复垦”一体化过程,探讨采矿用地方式改革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筛选主要影响因子,对典型试点区域进行适用性分析,为下一步确定采矿用地改革试点的适用范围提供数据支撑。最后根据实际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促进露天矿采矿用地改革政策更完善更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