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补肾调冲汤对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靠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以补肾调冲汤配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黄体酮胶丸治疗,一个疗程(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基础体温(BBT),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临床妊娠率,经评分及统计学处理后,综合评定其疗效。结果:妊娠率方面,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疗效对照,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于肾阳虚血瘀证候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T方面,治疗组治疗后BBTⅠ~Ⅱ型所占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P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中期E2、P值比较,两组治疗后P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I、RI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治疗组年龄与妊娠率的关系发现,35岁以下患者的妊娠率高于35岁以上。结论:补肾调冲汤能明显提高肾阳虚血瘀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其机理可能与其提高孕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下血流灌注,促进了黄体功能健全有关,从而提高了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