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要战略机遇期首次出现在党的正式文献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范围的限定,这一时期指21世纪头20年。二是内容讲主要是利用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时间走到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和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国内外、党内外对中国是否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产生了质疑。党的十八大掷地有声、干脆响亮地回应了质疑,明确提出了中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同时,也指出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八大提出这一概念的国际国内环境背景的不同。2002年,中国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是得益于国外环境,2012年,党中央坚持这一科学论断的原因基于内因暨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从世界历史看中国,中国曾错失三次重要战略机遇期,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挨打的局面。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我国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并紧紧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主要矛盾,妥善处理各种次要矛盾,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以中国自身为例,重要战略机遇期与一般机遇期相比,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广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的特点。事物本身具有战略机遇期的条件性与动态性、相对公平性与开放性、机遇与挑战的共生性、自觉能动性的内生特点。1989年各民主党派被定为参政党后,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经过前期的积累,参政党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无论是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其自身的思想建设与时俱进、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参政能力不断提高、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着参政意识、参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西方西化思想、成长经历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千头万绪抓关键。笔者根据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参政党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就经济战略提出了四点任务:一是广泛宣传“中国梦”,凝聚圆梦力量;二是发挥好自身优势,肩负起稳定的职责;三是与执政党并肩作战,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四是聚智汇力,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所写的四项任务与经济战略的实现都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党的广泛参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腐败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不反腐市场经济的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地位就会受到侵蚀。新城镇化建设将使中国经济下个十年的发展新引擎,然而其非常复杂,涉及经济、资源、环境、土地、户口等宏观、具体的东西非常多,这位参政党在新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参政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笔者从建设学习型参政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宣传报道引领、人才培养力度、制度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历史长河中,战略机遇稍纵即逝。参政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和自身建设上实现“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