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皮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i0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楝科(meliaceae)植物为双子叶植物’约50属,1400种,我国的主要属有:Aglaia,Aphanamixis,Dysoxylum,Melia,Munronia,Toona,Walsura等,其中,楝属(Melia)约20种。   楝科植物药用种类繁多,应用历史悠久,疗效优良。楝科植物主要有驱虫、抗肿瘤、抗细菌及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因此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选择中药“川楝皮”(楝科楝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开展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研究。   全文共分为三章,简介如下:   第一章为川楝皮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现代化学方法和波谱技术从川楝皮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类型较多,涉及楝烷型四环三萜、达玛烷型四环三萜、麦角甾烷类、查尔酮、脂肪胺等多种类型化合物,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即3a,16B-tr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S4)、3B,16β-trihydroxytirucaLla-7,24-dien-21-oic acid(S6)及pentacycletirucallol A(S9)。   第二章为川楝皮中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采用SRB法对从川楝皮中分离得到的3个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外多种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其中2个均显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候选药。   第三章主要对楝科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伴随着这些改变,II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肝脏是机体的十分重要的消化及代谢器官,许多代谢性疾病与肝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肝细胞的代谢决定着肝脏的代谢,肝细胞的代谢受到许多种不同的通路及机制的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即是其中之一,它在肝脏的稳态及代
实验背景:  高原低氧(低压低氧)引起氧化应激损伤,严重影响高原移居者的劳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甚至引起高原衰退症、高原心脏病等高原特发性疾病。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活性,
本实验以豆科常用中药甘草、黄芪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发根农杆菌1000、ATCC15834、R1601、1025、A4、9402进行毛状根的诱导及毛状根体系的建立。为了优化毛状根诱导条件,提高甘草和黄芪毛状根转化率、产出率,笔者从外植体的选择、发根农杆菌的类型、预培养时间、培养基的类型、侵染方式、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的用量等因素出发,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甘草和黄芪毛状根诱导最佳组合条件,建立了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