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师在个人化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采取的指向教学内容以及对自己和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目的性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具体课堂情境中灵活运用教学智慧和教学策略,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而采用的促成学生理想表现的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判断自身行为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极大地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文献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着眼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研究仍显不足,体系的建构还很不完善,更缺少对新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效指导。本研究论文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融合一线教师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对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期澄清模糊的认识。本文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通过访谈与问卷确定了教学行为的几个重点观察维度,采取案例比较的方法,呈现了有效教学行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差异,为广大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结尾对第二章的比较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希望进一步丰富实践领域关于教学行为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及其自身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