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品管圈运用到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充分调动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共同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拟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运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关于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正确认识和预防该疾病;同时评价品管圈对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提高医务人员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定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武汉市某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30名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分析,找出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活动开始后,选取125例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患儿入院后1~4天内进行品管圈干预,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即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圈徽及圈的意义,并运用鱼骨图、直方图等方法和工具来思考最佳护理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结束后,再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搜集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以两组调查问卷的平均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用于试验效果评价,并做试验前后及两组的对比,作为品管圈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结果(1)基线调查:患儿家属一般情况及关于手足口病知识的问卷平均得分为50.60±2.40分。入院问卷调查(干预前调查):对照组和试验组问卷平均得分分别为50.2±1.96分和50.9±1.94分,两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问卷调查(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问卷平均得分分别为10±3.2分和15.3±3.3分;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平均得分分别为10.6±2.3分和16.2±2.1分;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13±3.4分和22±4.1分;手足口病专业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20±2.6分和33.6±2.4分,对照组总平均分为53.6±2.1分,试验组的总平均分为87.1±3.1分,试验组各部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干预后,手足口病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4)品管圈活动使圈员对QCC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积极性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护理人员对该方法的掌握情况得到了明显提升。(5)本次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患者对体谅病情的满意程度、对健康指导的满意程度、对住院期间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等得分值产生较大差异。其中“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的活动分数差值最高。结论通过品管圈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对预防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的认识,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了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