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唐末五代较多州县被增置或裁并、城池得以修筑的史实,在对这些变动州县与城池加以详细梳理之后,重点考察了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并结合唐末五代历史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析。将本时段历史划分为878年—906年、907年-959年前后两段,适当地比较了变动州县与城池在不同阶段的地理状况,探讨了它们的变化趋势。就增废的诸多州县而言,唐末五代尚有一些,尽管在整个政区体系中所占比例很低。关于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北方有较多位于边疆地区,折射出本时段中原政权在相应区域权力的消长和对应的契丹的崛起与南侵,尤其是河东、河北道的北部。至于南方地区,吴-南唐、吴越与闽在其辖境内增置了相当多的州县,反衬出本时段相关区域(主要是江南道)社会向前发展的良好态势。岭南地区在五代与宋初均有相当数量的州县被裁并,所处位置在距离国都广州很远的广大西部与南部,暗示了南汉在经营以上区域方面的不力。本时段得以修筑的州县城池是比较多的,州城较县城多出不少,而节镇所在州城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城市的行政等级越高,城池被修筑的机率也就越大。北方地区的河南道在唐末修筑有较多城池,与该时段本地区较为频仍的战争有关。五代则以河北道北部较为集中,反衬出中原政权在防御契丹方面对边疆地区的较多经营与投入。南方地区的江南道在唐末有不少城池得以修筑,不少属当地节帅或刺史的自固举措。承接唐末状况,五代南方修筑城池的州县仍多位于江南道,筑城更多地应理解为当地政府对社会良好发展秩序的肯定和掌控力度的深化,特别是今江西省境。不过,基于吴-南唐与周边政权的对峙态势,其边疆州县中尚有不少修筑了城池。羊马城是城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在西北地区的城池中已有出现,唐末五代内地也有一些州城修筑了城池。从它们的地理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五代较唐末有向南扩散的趋势。另外,这些修筑有羊马城的州城局限于节镇州城,或暗示了此类州城相对充足的兵力配备与更高的政治、军事地位。有少数增置的州县也在本时段修筑了城池,这些州县多数是增置在先,修筑城池发生在稍后的数年内。大体与上述分析对应,这类州县在北方较多分布在北疆地区,在南方则有不少位于发展态势较好的区域,如南唐时的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