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城市生态廊道系统构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200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廊道,经多学科领域的互动交叉研究,发展至今已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复合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理论体系。正是在关注廊道理论对人类物质空间发展的积极作用下,近年来以“廊道”为主题的建设在我国各大城市掀起热潮。然而,经实践项目调研后反馈,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迫切需求的生态效能更多的被以“人”为价值取向的功能所取代。诚然面对城市这样一个高度复合化的生态系统,功能多样化是空间建设的必然需求,但自然子系统的安全是保证社会、经济子系统稳定、安全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面对目前急剧城市化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蔓延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城乡规划领域互动联系的廊道被一致认为是缓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因此,控制廊道在物质空间中生态效能的发挥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分析廊道生物保护功能的发挥机制与空间结构形态的互动关系为基础,掌握生物多样性规律作用于物质实体空间系统的演进机制,构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且与城乡物质空间整合的生态廊道系统,为廊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论文写作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梳理廊道的发展历程和国内现状,明确研究的思路、内容、目标意义及方法。第二章,建构生态廊道的系统认识。了解廊道类型、结构形态;以廊道的功能类型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同时分析国内外的建设实践活动,了解廊道功能与结构的互动机制以及在空间建设中的规律:确定廊道研究的两大基础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城乡物质空间规划建设理论。第三章,建构生物多样性规律在物质实体空间系统的演进机制。生物多样性理论,重点探讨生态系统运行规律中的食物链理论、关键种理论、生态位理论,建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层级性规律,提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程度与空间规模具有直接关系;景观多样性理论,重点研究景观格局、尺度效应与多样性及物质空间的作用规律,初步建构廊道、多样性、物质空间的关联;城乡物质空间规划理论,了解人类物质空间演进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建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城乡物质空间规律,提出生态系统的层级规律与城乡物质空间固有的层级特征是相一致的。第四章,建构廊道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及物质空间的互动规律。明确廊道系统构建对物质空间的意义以及构建的原则;以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物质空间层面的层级规律为支撑,提出廊道系统在物质空间中“区域-次区域-城市-城市分区”层级模式:重点对影响廊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规模进行设计,不同层级的廊道对应不同的宽度;以此为基础整合廊道系统在物质空间中的布局模式,并与城乡规划领域相结合提出空间控制原则。第五章,以郫县县域为物质空间载体,论证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廊道系统空间模式在物质空间整合的控制原则及操作细则,最终形成具有可实施性的、且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廊道系统。
其他文献
简述航测地形图的质量检查体系内容,介绍基于多文件批量检查的铁路航测地形图质检软件的结构设计、检查机制与检查流程、软件界面及功能模块。该软件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检查和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在盐酸溶液的催化下,水解缩合制成硅树脂。再配上各种颜料、填料和助剂,以水为溶剂,制备环保型耐高温涂料。本研究讨论了颜填料(玻璃粉)、二甲基甲酰胺(D
针对超超临界锅炉悬吊管由于装配误差、焊接热变形等导致实际焊缝偏离示教轨迹的问题,搭建了一套基于视觉和电弧传感的自动焊接系统。进行了摄像机标定和手眼标定,识别初始焊
NOx排放浓度低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优点之一,但国内一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NOx排放浓度不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的要求,给电厂的环保、经济运
岩土工程在建筑等很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建筑选址、灾害预防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岩土工程的进步,深基坑支护技术保证了工
在公路建设中测定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一般的都在用溶剂抽提法,由于抽提法使用有毒的化学试剂(三氯乙烯)长时间使用对人体有伤害,还有它测试时间长,无法适应拌合站大批量
民用爆炸品的生产属于一个较为高危的行业,其也是国家重点控制的安全行业,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基本与根本,同时也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的工作当中最为关键的一部
自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后,投资银行业务饱受批判,美国投行在内的许多世界投资银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冲击,业界都认为次债危机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但对于国内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给各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冷战的终结导致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发生重新组合,英国的传统地缘优势下降;随着欧盟在一体
新课改提倡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地理技能的培养。在地理课程中融入地理实验切合新课改的要求,全面体现了新课程的上述理念。本文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