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开花基因RID1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d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室此前已经鉴定了一个水稻“不开花”突变体rid1,导致不开花的原因是由于T-DNA插入RID1(Rice indeterminate 1)基因位点,使得RID1基因的功能发生缺失所造成。本研究以此突变体材料为基础,利用超量表达、特异性表达、原核表达及原位杂交技术来研究RID1基因的功能,为研究水稻开花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PCR方法获得RID1基因组序列和全长cDNA序列,并克隆到超量表达载体pu2301上,构建的超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Ubq:RID1和Ubq:RID1c;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rid1突变体愈伤,分别得到109和80株To代再生植株,PCR阳性检测显示,Ubq:RIDlg中阳性植株20株,其中9株恢复抽穗表型;Ubq:RID1c中阳性植株7株,其中6株恢复抽穗表型。说明我们构建的超量表达载体有功能,RID1 cDNA序列有效。2.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Ubq:RID1g和Ubq:RID1c转化得到的阳性植株中抽穗期基因RID1、Ehd1、Hd1、Hd3a、RFT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恢复抽穗表型的转基因阳性植株中RID1基因都得到了超量表达;同时,还得到了两个恢复抽穗表型的转基因阴性植株,分别是Ubq:RID1g中的#68和Ubq:RID1c中的#27,在这两个植株中,RT-PCR检测不到RID1基因的表达。通过RT-PCR还检测了植株#27T1代12个单株中RID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T1代12个植株中都检测不到RID1基因的表达,但都能检测到开花关键基因Hd3a的表达,且T1代12个单株全部恢复抽穗表型,没有出现表型分离。3.利用叶片特异性启动子Hd3a,构建了载体Hd3α::RIDlc,转化rid1突变体愈伤,得到To代再生植株41株,阳性植株10株,其中有2株恢复抽穗,RT-PCR检测了阳性植株#28中RID1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在植株#28的叶片、叶鞘、茎、根中都能检测到RID1的表达,表明RID1表达不特异。4.利用分生组织特异性启动子Oshl,构建了载体Osh1::RID1c,转化rid1突变体愈伤,得到T0代再生植株8株,阳性植株7株,所有阳性植株都恢复抽穗,RT-PCR检测了阳性植株#6中RID1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在植株#6的叶片、叶鞘、茎、顶端组织中都能检测到RID1的表达,表明RID1表达不特异。5.利用维管组织特异性启动子Rpp16,构建了载体Rpp16::RID1c,转化rid1突变体愈伤,得到T0代再生植株31株,阳性株有19株,其中9株恢复抽穗表型,RT-PCR检测了阳性植株#8中RID1的表达谱,结果显示在植株#8中,在富含维管束组织的叶片、叶鞘、茎中都能检测到RID1的表达,而在不含维管束组织的顶端分生组织和根中检测不到或只能检测到微量表达。我们还通过RT-PCR检测了To代再生阳性植株中抽穗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ID1基因在微管组织中特异表达可以促进水稻抽穗,且能正调控其他抽穗期基因的表达。6.构建了表达载体pGEX-RID1C60及pGEX-RID1M80,转入菌株BL21中表达,其中RED1C60蛋白表达成功,用于制备多克隆抗体。7.取30天龄的野生型ZH11和rid1突变体的顶端分生组织(包含幼叶)作为材料,进行原位杂交,在ZH11和rid1突变体中都没有检测到RID1mKNA的杂交信号。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香猪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多态性变化及其与生长繁殖性状之间的联系,本文利用Illumina Porcine SNP 60K芯片技术,在120头香猪和柯乐猪中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