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肋梁系统的静力分析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c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钢板肋梁系统进行了静力分析。目前对板肋梁系统的理论研究是以梁的刚度为无穷大这个假设为基础,但是实际工程中,梁的刚度是有限的,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了板肋梁系统在静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本文构造的力学模型为板四周与梁固结且在纵向有加劲肋,边界条件为四个角点处简支,承受面外横向均布荷载。  本文利用复合材料力学、板壳力学等理论,首先将加劲肋等效成单向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确定加劲方向和垂直于加劲方向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基尔霍夫(G.R.Kirchhoff)直法线假设理论为基础,建立等效后的板的控制方程。利用材料力学的有关理论,得到简支梁受外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函数,根据板与梁的位移协调性,假设板的位移场函数,利用最小势能原理,使用Ritz法求解出位移场函数。并且将理论解回归到四边固支的各项同性板经典解,得到一个结论:理论解可以回归到四边固支的各向同性板的经典解,用新的方法和思想推导出的位移场函数是可信的。  为了进步验证理论解的精确性,本文进行了一个实例分析。比较了理论解法与经典解法关于长宽比对板的挠度值的影响,讨论了加劲肋相对高度和相对宽度的变化对板挠度值的影响,得到了理论解可以回归到经典解,长宽比对板的挠度影响很大,但是当长宽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板的挠度变化不再很明显。另外,可以得到加劲肋对板的抵抗变形的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相对宽度增大时,板的各向异性先是逐渐增强,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逐渐下降,直至加劲肋布满板的底部时,各向异性完全消失。  本文建立了两种有限元实体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讨论了在没有梁即板的四周固结的情况下理论解与有限元结果的异同,也讨论了主梁刚度为有限值时理论解与有限元结果的异同。本文对板肋梁系统的静力分析的结果可以为工程师快速有效的估测板的挠度值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系统软件开发而言,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移植性及开发效率是其目标,平台化、分层次、模块化的开发流程是其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分层次、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以汽车开放系统软件架构标准为基础,设计开发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软件,并对电机过调制算法和旋变软解码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汽车电子软件开发存在的复杂性和封闭式的弊端,阐述了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标准及开发流程,并以此为基础,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D2-phs lymphadenectomy including the posterior (No.8p,No.12b/p,No.13,and No.14v),and para-aortic (No.16a2,and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e combined expression of the gastric mucosal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pepsinogen C (PGC) and ga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道路桥梁在西部的不断拓展,出现了大型复杂边坡以及形式与功能的日趋复杂化的大跨度桥梁设计。边坡
碳纳米管因其具备的独特电子、气体吸附以及机械性能,因此被应用到许多领域。目前,大规模生产碳纳米管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然而气相沉积过程复杂,对沉积速率影响
随着损伤容限技术在飞机结构设计和寿命评估中的广泛采用,研制高性能且实用的损伤容限分析与评定软件系统越来越迫切,而国内现有的损伤容限分析软件经实践证明其性能和适用性不
对于桁架结构形状优化,应用层次分解优化方法,将设计变量分成杆件截面积和节点位置两类变量。求解时分为两层,第一层在给定节点位置下对杆件截面进行优化,同时考虑了应力、局部稳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民建、工业及农田水利等工程的体量越来越大,基坑工程的深度和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多变的水文及周边环境给超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带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由于环境保护及经济上的限制因素,电压稳定问题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并已在一些系统中造成了损失,所以越来越受到电力工作者的关注。为了防止电压失稳和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调度运行人员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不是电压稳定的,系统离崩溃点还有多远或稳定裕度有多大。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的出现,使得直接观察系统的动态行为成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