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粒度分析、图象孔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油水相渗、微观砂岩模型水驱油、核磁共振、X衍射等实验方法和技术,对吴起油田薛岔区块长6储层进行系统研究,着重分析该区低渗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特征,并探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对该区储层孔隙结构、渗流特征的影响,取得了以下认识:(1)薛岔区块长6储层孔隙、喉道类型多样。孔隙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组合以溶孔—粒间孔型、微孔型为主,喉道类型以弯片状、片状喉道为主。微孔类型所占比例较大,溶蚀孔相对发育薄弱,是造成研究区储层渗透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孔隙连通性差,孔喉配位数低是造成渗透率低的另一原因。(2)喉道是决定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相对粗大的喉道仅占少部分,但对渗透率贡献较大。在进汞初期,总体压力曲线主要与孔隙压力曲线一致,随着进汞压力的不断增加,总体压力曲线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喉道压力曲线的形态。(3)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的孔隙结构参数主要有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中值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和均值。喉道半径越大、均值越小,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越好,物性越好。(4)真实砂岩微观模型研究表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含油饱和度、驱替样式、残余油类型的不同。研究区长6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等参数较低且非均质性强。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含油饱和度、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5)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呈明显的相控特点,水下天然堤物性最差,河口坝次之,水下分流河道最好。碎屑颗粒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与沉积微相共同影响储层物性。机械压实作用和钙质胶结作用导致研究区原生粒间孔损失殆尽,长石、岩屑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