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其中收录了贵族及一般民众的作品,是日本古代和歌研究的重要资料。神仙思想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的民间信仰之一,后传到日本,对日本上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迄今为止的研究虽然指出日本上代文学中对神仙思想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仙女传说上,但对于上代日本人的仙女爱好具体内容的论述较少。随着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遣唐使将大量汉籍和中国文化的实物带回日本。大伴旅人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并且创造出了“汉倭混淆”的全新的文学形式。大伴旅人于《万叶集》中留下了70多余首作品,其中体现对神仙、隐逸浓厚兴趣的作品占了其作品的一半以上。特别是从他的作品《日本琴之歌》和《游于松浦河序》中可以看到其对仙女的兴趣与喜爱。因此,本论文以《万叶集》歌人(以下略称为“万叶歌人”)的仙女爱好为背景,以大伴旅人所作中仙女相关的内容为考察对象,结合语句的出典原据确认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大伴旅人的独创性,明确了其神仙受容的部分内容。具体论述过程如下:序论部分整理了《万叶集》与神仙思想、大伴旅人与神仙思想的前期研究,确认了当时汉籍的传播、接受情况,肯定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深受中国文学影响的大伴旅人与神仙思想的关系,凸显了问题意识;第一章先说明了神仙思想的内容以及本论文所研究的仙女的范围,后通过分析中国典籍与《古事记》《日本书纪》《风土记》《万叶集》中的仙女形象,确认了中国文学中的仙女意象及受万叶歌人喜爱的仙女的特征;第二章以大伴旅人的《日本琴之歌》为考察对象,首先总结了中国琴与日本琴的意象与内涵,后从大伴旅人对《文选》、特别是嵇康《琴赋》的接受情况中,明确了大伴旅人的“此琴梦化娘子曰”的构想是基于神仙思想而生成的。最后基于语句的出典,考察了作品中“琴娘子”的形象;第三章以大伴旅人的《游于松浦河序》为考察对象,探讨了大伴旅人将松浦河设定为仙境的构想与汉文序内容的设定,明确了整篇内容的构成与中国误入型神仙谭存在类似性,又基于语句的出典分析了松浦河的仙女意象,考察了女子钓鱼设定的含义;最后的结论部分,总结第一章到第三章考察的内容,肯定了万叶歌人的仙女爱好,指出了大伴旅人所作中的仙女意象所蕴含的时代共性及其自身的独创性。综上所述,本论文站在比较文学的视点,通过分析万叶歌人的仙女爱好与大伴旅人的仙女意象,确认了大伴旅人作品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大伴旅人对神仙思想的接受情况。通过对大伴旅人的个案研究,补充了《万叶集》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汉文学研究部分,明确了神仙思想对《万叶集》的影响,为探究神仙思想参与日本古代文学建构的问题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