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已被确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随着住房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拥有商品房的人数不断增长,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住房市场价格却出现了上涨过快的问题,这必然给社会健康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从理论上系统梳理房地产市场失衡的现象与成因,探析住宅产业价格调控机理,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发育与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绝非简单地表现为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或过高的问题,也并非仅限于房地产这一局部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而是广泛涉及政府、城镇居民、农民、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等群体的切身利益的系统性问题,是事关社会机体如何良性运行的全局性问题。因此,本文以商品房价格上涨的社会因素分析为切入点,围绕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而展开,以期了解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并对今后中国商品房价格的若干发展趋势作出探讨。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法,运用社会公正理论及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调控房价、稳定住房市场的合理性建议进行了探讨。从内容上讲,本文描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市场发育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提出了判断商品房价格合理性与稳定性的标准;分析了造成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的社会因素,包括我国的社会结构、住房保障体系、房地产市场的利益格局、不规则的城市化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与居民的消费心理;阐述了房价上涨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外在调控房价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最后,分别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在调控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