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舞蹈项目的快速发展,舞蹈运动损伤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发展升级。舞蹈是一项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运动,舞者不仅要展示律动感强的力量美,而且还要表现艺术动作的韵味感,因此舞蹈运动性损伤常常与舞者相伴而行,是长期困扰舞者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制约系统训练和水平发挥的主要矛盾。因此,了解舞蹈运动参与者的舞蹈运动损伤机制,并探寻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好的避免或减少舞蹈运动者的舞蹈运动损伤及促进舞蹈运动的快速发展。本研究以我国6所高校的498名舞蹈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舞蹈运动损伤的现状、发病原因与机制等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探寻舞蹈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与损伤特点。旨在为舞蹈运动损伤的预防,舞蹈运动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根据所发放的调查问卷对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运动损伤现状、特点、损伤致因、预防对策进行了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运动损伤情况不容乐观,损伤发生率高达83. 9%,平均每人约发生损伤6. 06次;舞蹈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腰背部、上肢,损伤主要关节为膝关节、腰骶关节、踝关节。2.舞蹈运动损伤以擦伤、拉伤、扭伤、挫伤等软组织损伤为主;主要损伤组织以肌肉损伤、韧带损伤和关节软骨损伤为主;损伤性质表现为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3.不同舞种舞蹈运动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不显著,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都是下肢,接下来是腰背部、上肢。4.导致舞蹈运动损伤的潜在致伤因素包括解剖结构与技术动作矛盾和舞蹈项目的特点,例如腰部练习中的“担腰”动作和芭蕾舞的足尖动作;主要直接致伤因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足、技术动作错误、身体疲劳、旧伤未愈。5.舞蹈专业学生对急性舞蹈运动损伤的早期处理方式,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冷敷、药物止痛、适当制动,处理方法选择相对合理;对慢性舞蹈运动损伤的处理方式选择最多的依次是按摩、理疗、针灸,忽视增强局部力量的功能锻炼,更多的是采用被动的处理方式,只注重借助外力起到放松的作用,处理方式较为不合理。6.所调查的6所高校都没有开设与舞蹈运动损伤相关的理论课程;52. 6% (220例)的学生认为舞蹈运动损伤主要影响到他们的课程学习;87. 5%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运动损伤防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