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探原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引言扼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立意所在。 正文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根据翔实的史料,追溯并研究国共合作的破裂在形态上经历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一、祸起萧墙——蒋介石集团“清党”的前奏 “中山舰事件”的发动和“整理党务案”的抛出,实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既是蒋介石反苏反共政治思想支配下的行动,又是国民党右派反共分裂活动的必然结果。由于中共和共产国际妥协退让,当断不断,结果反受其乱:蒋介石乘机攫取了党政军大权,尤其是攫取了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军权,并发动了夺取地方党权的攻势,从而为日后的全面“清党”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人们往往忽略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所起的作用。事实上,“中山舰事件”的发动和“整理党务案”的通过,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集团实行全面“清党”的前奏,是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关键性环节,是国共合作的破裂处于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它埋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悲剧性结局的种因。 二、山雨欲来风满楼——蒋介石集团全面“清党”的酝酿 在北伐战争期间,工农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触动了城乡的生产关系和旧秩序,威胁到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其侵华权益,采取分化瓦解中国革命和武装保卫既得侵华权益的两手政策;与此同时,迎汪抑蒋、迁都之争、党权与军权之争、南京上海之
其他文献
尝试在具有新疆地域文化元素理念的指导下,对新疆特产包装进行再设计,让其更具有民族文化,不仅是对商品的推广和宣传,而且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在经济发展出现新常态、新要求的新形势下,推动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与发展,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深化经济改革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京津冀为例,评价2006
为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电源使用效率(PUE),且根据数据中心显热量大、潜热量小的运行特点,在北疆地区采用了间接蒸发冷水空调系统(带自然冷源)为机房供冷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
“语序”指语法结构内部的成分的排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手段;句式(本文指句干旬式)指由一定语法形式(主要是语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句子的抽象结构格式。语序与句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