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洲作为干旱荒漠中特有的一种生态景观,与荒漠相依并存。因其在干旱荒漠环境中独有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在当地人民的农业、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人们深入认识荒漠绿洲生态系统动态发展机制及了解动态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驱动因子的影响力大小,使得荒漠绿洲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本文做了如下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研究了绿洲与沙漠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即在绿洲沙漠化或沙漠绿洲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以植被和风蚀为表征量,宏观上探讨了植被生长与风蚀发展之间的动力学关系,考虑了植被覆盖度和风蚀比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由此建立了植被—风蚀动力学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民勤绿洲,模拟了该区域植被盖度与风蚀比各自发展演变过程,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精度较高,进而利用模型中的参数绘制的状态图对该区域植被风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树造林等增加绿色植被的措施对风蚀发生发展的抑制效应缓慢,是一个比较长期的作用效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为了使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朝着有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需要探索绿洲与沙漠动态转化机制,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背景条件下,有哪些驱动因子,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作用的,哪些是主要影响因素,哪些是次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民勤绿洲沙漠动态转化过程中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植被覆盖和风蚀面积为表征量对各个驱动因子如降水、蒸发、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人口、机电井数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人为驱动力尤其是人口数、耕地面积等关联度高于自然驱动力如降水、温度等而成为民勤绿洲—沙漠演化的主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