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铜绿假单胞菌841P-3对棉花根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w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萎病是由土传病原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所引起的一种病害,并且是一种引起很多作物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病害。由于大丽轮枝菌具有宿主范围广、能够产生微菌核等特点,所以对其防治比较困难。实际应用中,黄萎病的防治一般使用化学制剂,但是化学制剂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渐重视,可以替代化学制剂的生防制剂逐渐被应用。  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从棉花植株内分离得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和铜绿假单胞菌841P-3对大丽轮枝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实验通过筛选这两种生防菌的利福平抗性突变体即41B-1R和841P-3R,用作进一步实验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41B-1R和铜绿假单胞菌841P-3R能够在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的根内定殖,且41B-1R比841P-3R具有更稳定的定殖能力。但是,41B-1R、841P-3R在不同的农作物中定殖能力有所不同。  在温室实验中,通过接种病原菌V107以及41B-1R或841P-3R到棉花根围土壤中,进而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生防菌41B-1R和841P-3R的定殖能力及生防效果。本实验将平板分离法与PCR-DGGE相结合来考察棉花根围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利福平抗性平板分离实验发现:41B-1R和841P-3R能够在土壤和棉花根内定殖,且随着时间增长其定殖数量都有所下降,但41B-1R定殖数量下降幅度较小。与在其他作物中一样,在土壤及棉花根内41B-1R比841P-3R具有更强的定殖能力。  平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假单胞菌841P-3R以及病原菌V107在短时间内减少了棉花根围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但增加了可培养真菌数量且作用时间较长;然而芽孢杆菌41B-1R对于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影响并不显著。生防菌与病原菌处理对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最终基本消失。细菌DGGE图谱表明:处理后一周,病原菌V107显著地影响了细菌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接种841P-3R时这种效应会有所减弱,但接种41B-1R这种效应并没有减弱;而处理后三周,这些处理对细菌群落结构都没有显著影响。真菌DGGE图谱表明:处理后一周,存在V107并接种41B-1R或841P-3R对真菌群落的影响与单独接种V107相似,这种现象与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是相反的。然而处理后五周,这两个处理相对于单独接种V107对真菌群落的影响更显著。生防菌41B-1R或841P-3R与V107分别对芽孢杆菌群落结构以及假单胞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与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为相似。  温室实验中对黄萎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生防菌41B-1R和841P-3R都具有显著的防效。并且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土壤中的大丽轮枝菌含量表明:生防菌41B-1R和841P-3R都能够显著减少棉花根围土壤中大丽轮枝菌的含量,这与生防菌的生防效果相一致。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苏省直播水稻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本省不可忽视的主要稻作方式之一。直播水稻在产量形成和群体建成等群体生长特点上与移栽水稻有很大的差别,但其相对应的专项研究很少。本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扬辐粳8号、淮稻13号和武育粳3号),通过不同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处理,形成不同类型的直播稻群体,观察其产量表现、群体发育、植株形态以及稻米品质等表现特点,解析各类型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其表现特征,探
5-轻甲基糠醛氧化酶(5-Hydroxymethylfurfural oxidase,HMFO)是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家族中用于氧化底物5-羟甲基糠醛的一种酶。该底物经4步连续催化反应后,可生成产物2,5-呋喃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可作为一种前体材料用于新型聚酯材料的生产,可有效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因此对环境的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类弹性蛋白(Elastin-like polypeptid
LiFePO_4材料因为安全性能高和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受到广泛地备受关注,但是其电子导电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小,导致其导电性能不好,同时体积比容量低,制约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使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球形FePO_4,再以FePO_4为前躯体,使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球形LiFePO_4/C和不同钒掺杂量的球形LiFePO_4/V/C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了物理与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测试。通过两步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球形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