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公共服务领域的不断完善和民生工作的持续推进,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创新发展。由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被提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首要位置。十八大的召开,让我们对社会管理有了新的认定:社会管理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管理体制;会议同时明确指出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章程,积极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当中,共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而努力。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春分的沐浴下不断发展壮大,现今已然成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与这一群体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吸纳、整合该群体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其政治诉求,并为其建立有效的服务管理体系,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国家政府团结非公经济并对其进行管理,更将稳固党的执政基础,为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拓道路。在这样的政策指导及环境背景下,作为统一战线重要组织的工商联,将应该如何重新定位自己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如何将自己的职能发挥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各级工商联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结合国内对工商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纵向分析了工商联组织六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一些成果,探讨了工商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能性(即工商联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分析)、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总结提出国家及工商联组织自身在不同层面的改进建议,希冀通过国家政府及组织自身的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工商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并在发挥中介作用的同时,成为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助手,成为党及政府政治及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