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审议并做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对待”作为妥善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决定。截止至2014年,山东省农民工已达到2400万人,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就业比例高达60%,并且就业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可以说农民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实情况是,农民工的高经济贡献率并没有回来高的社会地位。由于户籍制度,城乡分割明显,农民工在城市和乡镇之间无法自由流动,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在城市有好的就业机会。再面对某些行业和单位的特殊要求,农民工只能在工作条件差,工资水平低的行业谋求工作,自身没有保障,浪费了许多有效资源。以上情况使得农村劳动力市场陷入供给不断增加但需求不断减少的恶性循环中。本文从劳动市场分割的角度来分析,希望为尽快解决农民工就业寻求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首先梳理了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期刊文献,列举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城乡分割、单位分割、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这四种分割形式。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数据从学历状况,结业结构和参保情况来反映山东省农民工就业的实际情况。接下来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四种形式作为解释变量,山东省农民工的就业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得出如下观点:(1)从市场分割的形成过程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性分割。(2)采用线性比例无量纲化方法,以单位根检验、特征根检验和最大似然恩格检验为辅助,构建农民工就业模型,分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城乡分割、行业分割、单位分割和地区分割这四种分割各自及联合对农民工就业产生负面影响。(3)面对这种制度性质的分割,单靠市场的力量调节效果不尽人意。政府应该适当采取例如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等政策措施来弱化这些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