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现金持有量的问题历来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多少不仅影响着其生存、经营和发展,同样影响着其筹资、投资以及股利发放等一系列财务行为。假如一个企业持有的现金大于其正常的现金持有量,那么企业将要为这多余的现金带来的机会成本而买单;相反,假如一个企业持有的现金小于正常的现金持有量,那么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资金问题就无法解决。由此可见,过多或是过少的持有现金,即超额持有现金,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毫无裨益的。由于企业的股权结构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企业外在的治理结构只是其股权结构的一种具体运行方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股权结构才是最终决定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关键要素。作为企业行为之一的现金持有行为,理所应当是受股权结构的影响并由其最终决定的。如果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十分合理,股东既能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监督,股东之间又能彼此制衡,那么,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将会维持在正常的水平;相反,如果企业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股东无法对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监督,甚至与管理者合谋来达到自身的目的,那么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就会偏离正常的量,并最终导致企业超额持有现金的现象发生。而目前在我国的上市企业中,超额持有现金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根据以上的论述可以得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确会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下,如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研究了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加强公司现金持有量的管理,使公司现金持有量趋于正常水平,从而达到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这一目的。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各章节主要内容具体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详述了文章的研究意义,提出了研究目标,并具体说明了研究内容及框架;最后,详细说明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企业现金持有量问题相关的文献的主要观点。在介绍和回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西方的学者已经针对该问题从不同的背景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规范与实证研究,硕果累累。由于本文为计算正常现金持有量构建模型时,是以公司层面的相关变量为解释变量的,所以,本文分以下两点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①从企业层面相关变量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文献。②从股权结构相关变量角度出发的相关研究文献。与此同时,在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相对于国外而言,国内的相关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于国内的文献综述也是分为以上两点分别进行的。在本章的最后,对于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并针对现有的研究提出了几点不足之处。第三章,相关理论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等,本章首先对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界定,并提出了超额现金持有量的计算模型,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做好铺垫。其次,本章对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说明了与本文的关系。本文主要的理论基础有: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交易成本模型与权衡理论、以及融资优序理论。在详述各个理论的同时也阐明了各种理论基础与本文之间的关系。在本章的最后,对股权结构与超额现金持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股权结构进一步具体划分为管理者持股比例等六个因素,分别对它们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研究,为下一步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理论分析以及规范研究,本章首先提出了相应的六个研究假设,这六个研究假设分别对应第三章相关理论分析中从六个方面对股权结构与企业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规范研究的结果。本文的研究假设具体为:①管理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正相关。②国有股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正相关。③法人股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正相关。④流通股持股比例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负相关。⑤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正相关。⑥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负相关。旨在希望通过样本和数据的选取,变量的定义以及设定的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所提出的研究假设为真,并进一步证实前文的规范研究。其次,本章对实证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及数据来源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在分别定义了解释与被解释变量之后,根据研究假设设定了本文的研究模型。第五章,实证研究分析。本章首先对计算正常的现金持有量的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tata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然后在对股权结构和超额现金持有的模型同样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处理,并做进一步的稳定性检验。从得出的回归分析表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管理者持股比例、法人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以及股权制衡度均与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量成正相关的关系;而国有股持股比例、流通股持股比例均与超额现金持有量成负相关的关系。以上结论中,除了国有股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与超额现金持有量的关系与假设相反之外,其余的几点恰好分别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第六章,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根据前文实证和规范的研究,本章从回归分析结果的数据出发总结归纳出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下对策建议:第一,上市公司应当对管理者实施合理的激励措施,如通过管理者持股的方法,尽可能的使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点相重合,这样一来,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就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②对大股东实施有效的监督,使大股东形成相互制约的状态,那么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就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③应当健全管理公司现金持有量的法律保障体系,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管理者持有现金的成本,公司超额持有现金的情况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样也会抑制其侵吞公司现金资产的欲望。本文的主要贡献是:(1)研究内容方面具有一定前瞻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由于企业受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是不同的,倘若直接比较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而超额现金持有量作为一个相对值,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但是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研究内容的前瞻性。(2)最新的研究数据反应最新的动向。本文选取的是我国沪深股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数据,这样既可以反应研究问题的最新动向,研究的延续性也得到了保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1)本人在研究股权结构与超额现金持有的关系时建立的是静态模型,相对于不断变化的各种变量来说,静态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建议以后的学者建立动态模型来研究,使研究更加严谨与准确。(2)本人在搜集各变量数据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只因各变量的相关数据十分难寻,难以量化搜集。所以建议以后的研究应当考虑通过使用替代变量的方法予以解决,使得由于数据带来的研究偏差降到最小,使研究更为准确。(3)本文在进行样本选取时,剔除了特殊的行业,如保险、金融业等。但是这些行业毕竟在我国股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将这些被剔除的行业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来研究他们的超额现金持有情况。另外,还可以选择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阶段差不多的国家,进行跨国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寻找优劣,探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