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但近几年增长速度开始呈现放缓的趋势,经济增长速度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经济步入新常态。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否会持续下降,我国经济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可以平稳的过度这个换挡期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这个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学界的热点。本文从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入手,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建议和对策,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最后从技术进步的方面提出了使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理论出发,阐述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主要机制,和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三章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2010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劳动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下降,而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仍具有很大的潜力,并论述了技术水平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认为应当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以技术进步为核心,加快技术的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以此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并通过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向高技术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第四章介绍了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提出合理利用政府的补贴、加大对国家科技专项重大项目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推进科技创新的市场化等措施合理地配置科技资源;通过专利制度、科技金融体系等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理顺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等。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意图: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基础理论的阐述,运用实证分析,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以及国内学者对我国经济所做出的一些新研究成果,对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当前人口红利减少以及传统产业存在较多产能过剩等现象的新常态之下的科学对策,试图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发展找到出路,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