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是玉米鞘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病菌主要通过分泌胞壁降解酶和毒素导致寄主发病。本试验通过分析层出镰孢侵染寄主的途径、观察不同侵染时期寄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测定病原菌-寄主互作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等明确病原菌的侵染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整合到层出镰孢基因组中,从而获得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10株突变体。2.扫描电镜、荧光显微观察和胎盘蓝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层出镰孢可直接或通过气孔侵染玉米叶鞘,但以气孔侵入为主;接种12~24h后开始识别寄主并在接种48h后侵入叶鞘细胞,接种72h后病原菌在鞘部细胞中定殖。3.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潜育期内层出镰孢主要破坏寄主细胞壁,显症后病原菌主要破坏寄主的叶绿体和细胞核。4.接种后玉米叶鞘中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均开始上升,与此对应,叶鞘的纤维素和果胶含量下降;与纤维素酶相比,果胶酶活性上升程度较大,说明果胶酶在层出镰孢侵然寄主过程中起主要作用。5.通过分析不同抗性材料中木质素含量发现,潜育期至发病中期,木质素含量逐步上升,发病后期木质素含量开始减少,而且中抗品种木质素含量始终低于高抗病品种。6.通过分析不同抗性材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发现,潜育期内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之后开始减少,发病后期中抗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较大。7.接种后,不同抗性材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并且中抗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低于高抗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