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以《我是猫》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使用频率很高,但汉语的象声词却并不像日语拟声拟态词那样使用频繁。因此,一部分的日语拟声拟态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象声词,还有一部分是无法翻译的。这种场合下,一一对应的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关于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在中日翻译中是非常必要的。  夏目漱石被称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被广为传阅,在国际上也享誉盛名。被译成多种语言的《我是猫》,既是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拟声拟态词的大量使用,是该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本稿以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以及作品的四个译本,于雷译(译本1)、朱巨器译(译本2)、刘振瀛译(译本3)和胡雪、尤炳昕译(译本4)为研究对象,利用语境理论对作品中的拟声拟态词及其四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考察语境理论视角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方法。  本稿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稿的序论,主要包括本稿论点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稿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本稿的构成四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对目前为止关于拟声拟态词汉译的研究成果和对语境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调查。然后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拟声拟态词汉译的问题点,明确本稿的立场。第三部分首先对语境理论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说明;然后对拟声拟态词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总结;最后,阐明语境理论和拟声拟态词翻译两者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从语境的角度进行的实例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本稿结论和今后研究课题的说明。通过第四章的实证研究,得出三个结论。日语拟声拟态词汉译过程中,一对一翻译、不译、加译·意译,是常用的三种翻译方法。一对一翻译的时候,ABAB形的拟声拟态词很多。表示人的声音和动物声音的拟声拟态词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象声词。表示事物声音的词,声音较大的情况下,多数可以直接翻译成中国的象声词。表示状态的拟声拟态词多被译成汉语的副词,修饰动词。由于中日两种语言的语言特征不同,日语对声音的感知更为敏感。另外,表示自然声音的拟声词汉译时,如果没有对应的象声词和样态词,不译的情况很普遍。因为自然的声音是两国共通的,读者只要联系该拟声拟态词所在的语言环境,就可以理解该词的意思。表示不发出声音的动作的拟声拟态词在汉译时,多数情况进行象征性的翻译,如果根据语境能够分析出意思的话,不译的情况也很多。最后,表达感觉和表情的拟声拟态词多数情况下都要进行加译和意译。因为感觉和表情多表示人们主观的心情,而心情的变化总是有原因的,为了探明该原因,就必须考虑语境的因素。联系语境,对该词进行解释说明,是常用的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征决定了授课教师必须重视案例教学。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管理案例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精选紧扣教学内容并能反映时代特点的本土案例;推动多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则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管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