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再加上其“无烟产业”的美称,迅速成为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地的环境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对旅游地旅游可持续能力进行合理测度。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生态足迹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贵州省兴义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共分五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理论部分,主要对生态足迹基本模型和相关概念的描述,及生态足迹方法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即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项目分类及模型介绍。第三章是实证研究,即对兴义市旅游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在对兴义市区域概况和旅游业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利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兴义市2006—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并计算了兴义市居民生态足迹和兴义市生态承载力。第四章从旅游消费结构、土地类型上对兴义市历年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第五章是对策建议。根据上文对兴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兴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08年,兴义市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表现为生态盈余,从2009年开始兴义市开始出现生态赤字并逐渐增大。2010年,兴义市旅游生态赤字为27769.5237公顷,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03416公顷,其旅游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从消费结构来看,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生态足迹对旅游生态足迹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旅游餐饮生态足迹,休闲娱乐生态足迹影响较小,而旅游住宿和旅游固体废弃物生态足迹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3.从土地类型来看,兴义市草地、水域和化石能源地的供给小于需求,生态承载力与旅游生态足迹在土地类型上存在不对称性。4.影响兴义市旅游生态足迹的因素主要有:旅游距离,旅游者的规模,旅游商品的选择,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旅游者的饮食消费结构,住宿设施的规模、档次和不可转移足迹人口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