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流动人口是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经环节。如何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构建和谐泉州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中,“十二五”期间,必须妥善的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问题。我国的流动人口就业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关键性一步,因此,越来越多的社会目光都聚集在了流动人口的实际就业上。但是,目前学术界在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因素和就业单位性质的观点上还有一定的分歧。站在不同层面对流动人口的收入影响因素和就业单位性质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泉州市在福建省属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之一,本文运用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口迁移转变理论以及累积效应理论对泉州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结合2000个样本调查数据,分析泉州市流动人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就业单位性质以及就业收入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本文与其他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然后希望从根本上解决泉州市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同时对厦门市的流动人口就业管理的政策进行参考和借鉴经验,提出符合泉州市的流动人口就业问题中政府需要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划分为5个部分,首先对流动人口就业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和述评,然后厘定了流动人口的概念,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口迁移转变理论、累积效应理论、就业保障理论等。第三部分通过调查泉州市的人口统计数据,分析泉州流动人口的就业现状的特征,包含分析其性别、教育程度、就业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工作时间以及就业收入等特征,重点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就业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得出,男性和女性分布的等级单位存在高低之分、非农业户口相对于农业户口处于高等级单位的人数更多、高学历者多相对于低学历者更多地存在于高等级单位中。泉州市大多数流动就业人口的平均月收入小于城镇的平均收入,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职业不同,收入也存在差距。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流动人口中,流动人口的年龄与其月收入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当前厦门和广州两大城市在应对流动人口的现状做出的对策以及对本文分析泉州城市的借鉴意义。最后一个部分是阐述结合泉州本地的流动人口现状,提出完善泉州市流动人口就业的若干对策,主要包含5个方面,提供泉州市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平台、加强泉州市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泉州市流动人口的户籍制度、提供流动人口职业多样化,加强流动人口的专业技能、改善工作条件,降低工作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