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西汉前期之诸侯王国概况》,主要探讨了西汉前期诸侯王国的分封,其所处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诸侯王国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第二章:《西汉前期的中央政策及诸侯王国学术概况》,简要介绍了汉高祖、惠帝至武帝前期中央政府的学术文化政策,这些也就是西汉前期诸侯王国学术中心所处的学术文化背景.第三章:《楚国学术中心》.楚国学术中心以楚元王刘交父子为首楚元王刘交"好书,多材艺",受封至楚国后,召集其昔日同窗鲁穆生、白生、申公等人为中大夫,在楚国境内倡导儒学,其中尤以《诗》学为主.楚元王薨后,其子郢客即位,继续在国内倡导儒家学术.故而,在楚国形成了以传《诗》为主要特点的学术中心,对汉中央的学术及政治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四章:《齐国学术中心》.齐国学术历来即有开放、博杂的传统,西汉前期,齐相曹参将黄老之学确立为齐国的指导思想,他本人亦受黄老之学.在他的影响下,齐国学术秉承先秦齐学,于黄老学、儒学、阴阳五行及方士之学都有所发展.其后,曹参入汉朝中央政府为相国,又把黄老之学定为汉之主导思想推向全国,从此,黄老之学一跃上升为风行全国的主流学术.第五章:《河间学术中心》,河间学术中心以献王刘德为首,他修学好古,礼贤下士,吸引了众多儒士前来归附.河间献王早在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以前,已广开献书之路,所集多为先秦古文旧书,其集书之早,聚书之众,都胜于汉朝中央政府,为汉代学术文化的保存与流传作出了贡献.同时,河间献王刘德推重儒学,倡导儒术,设立了《毛诗》、《左传》博士,在郡国内致力于古文经学的研究和传播,河间国逐渐成为景武之际颇具特色的一大儒学中心,对古文经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第六章:《淮南学术中心》,以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学术中心,以道家为主,又兼有儒家、阴阳家、墨家等,体现出驳杂的学术特色.刘安好读书,曾招致数千宾客、方术之士,在其主持下编写《淮南子》.此书主旨,正如高诱所云:"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主要是论天地宇宙的自然之道及以齐俗治国的帝王之道,然而最终则归于贵身反情的养生之道,是对老庄之学的继承和发展.从汉家建国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间经历了各家学术相互争鸣的阶段,《淮南子》的形成标志着这个阶段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