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血清小分子代谢物中帕金森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确定其诊断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该指标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分的关系。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来源于2015年12月-2017年5月大连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经排除与纳入标准后,最终纳入帕金森病组90例,和健康对照组18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临床常规检测的血清小分子代谢物含量及疾病史,并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认知、焦虑、抑郁和睡眠情况的评估。在全部入选对象中,采取方便抽样方式,收集帕金森病患者血液标本42例和健康对照组血液标本31例,应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定量血清中部分氨基酸类小分子代谢物。结果病例组的血清尿酸浓度310.96±60.8μmol/L低于对照组351.85±89.4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病例组的总胆固醇浓度5.06±0.99mmol/L低于对照组5.65±1.2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的血清苯丙氨酸水平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苯丙氨酸:病例组vs.对照组,8.60±4.55μmol/Lvs.4.27±1.92μmol/L;同型半胱氨酸:病例组vs.对照组,12.9μmol/L(10.5,16.8)vs.9.58μmol/L(8.17,12.13);全部P<0.001]。将上述单因素有意义的血清小分子代谢物质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调整年龄、性别后,结果显示血清苯丙氨酸和总胆固醇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苯丙氨酸:OR=1.484,P=0.007;总胆固醇:OR=0.310,P=0.036),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帕金森病接近显著性水平(OR=1.052,P=0.085)。进一步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中P<0.1 00的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ROC曲线下面积得出,血清苯丙氨酸曲线下面积为0.806±0.058(P<0.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0.756±0.065(P=0.001),血清总胆固醇为0.638±0.073(P=0.067),其中,血清苯丙氨酸是单项诊断帕金森病的最佳指标;将对帕金森病诊断价值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苯丙氨酸进行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880±0.049(P<0.001);而再加入血清总胆固醇后,三种小分子代谢物联合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15±0.041(P<0.001),曲线下面积最高。在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血清苯丙氨酸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r=0.593,P=0.042)。在年龄≤63岁帕金森病患者中,血清苯丙氨酸与焦虑的评分呈正相关(r=0.587,P=0.02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认知的累积评分呈负相关(r=-0.552,P=0.018)。而在年龄>63岁帕金森病患者中,血清总胆固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509,P=0.031);与睡眠评分呈负相关(r=-0.459,P=0.048);与患病时间呈负相关(r=-0.613,P=0.015)。结论(1)血清苯丙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与总胆固醇三种小分子代谢物与帕金森病有关;(2)单项检测苯丙氨酸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检测三种小分子代谢物拟合后的预测变量诊断价值最高;(3)在低年龄组中,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患者的认知情况越差;随着苯丙氨酸水平的升高,患者的焦虑情况越差。在高年龄组中,随着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睡眠质量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