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因为国家政策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等各种原因,只能留在家中,因此也就形成了在中国转型期特有的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2008年最新的统计结果,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约为5800万人,约占当地儿童总数的18%—22%,其中有30%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超过五年。相比于家庭结构完整的儿童,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卫生保健、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他们面临着学业失教,安全失保,亲情缺失,心理失衡等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造成这一现象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障碍得不到改革和清除,这个问题将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并将持续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获得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生活、教育、安全和心理等诸多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主体、客体以及介体等方面进行梳理,得出了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面临生活、学习、安全、心理等诸多问题,主要是其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而导致的支持不够造成的。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深入探讨了当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的路径和方法,即从政府支持层面、社会支持层面和个体支持层面入手,建立一个以政府支持为核心,深度联系社会支持和个体支持,由政府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个体支持系统之间以及各个支持系统内部有机联系,密切配合的社会支持网络,以此帮助困境中的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生活、学习、安全、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使他们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保护权、参与权得到应有的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使孩子们能快乐地生活、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