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别是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后预后通常良好,但是有的患者常合并隐匿癌灶及颈部淋巴结隐匿转移,外科切除不尽导致患者在长期随访中面临复发风险。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文献报道与穿刺细胞学结合可能提高甲状腺癌诊断准确性,此外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如何根据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效甄别高危甲状腺癌人群是目前研究热点。目的:1.分析单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对侧甲状腺隐匿癌、颈部淋巴结隐匿转移比率及相关影响因素;2.探讨细针穿刺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通过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检查诊断为单侧甲状腺微小癌合并对侧良性结节89例连续病例资料。全部患者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颈清扫手术。调取存档肿瘤蜡块进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分析对侧甲状腺隐匿癌、颈部淋巴结隐匿转移比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83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样本并进行BRAF V600E突变检测,将BRAF V600E突变结果、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术前检测BRAFV600E突变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第一部分:89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36例(40.4%)合并对侧甲状腺乳头状癌,隐匿癌大小0.33±0.21cm。在术前判断颈部无淋巴结转移79例中发现31例(39.2%)淋巴结转移,转移数目2.71±2.10。单因素分析发现甲状腺隐匿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家族史、肿瘤大小、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侵犯甲状腺腺体外、同侧多发癌灶,BRAF V600E突变等因素均无相关性。第二部分:83例甲状腺结节接受手术治疗48例,共有25例BRAF V600E突变阳性结节,病理均诊断恶性,其中13例穿刺诊断恶性。另外23例BRAF V600E突变阴性结节中病理诊断恶性16例,其中5例穿刺诊断恶性。细针穿刺结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能将穿刺诊断甲状腺结节敏感性由43.9%提高到73.2%(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被膜外侵犯相关(x2=5.227,P=0.022),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多发病灶、AJCC分期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在单侧甲状腺微小癌伴对侧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例中,颈部同时合并隐匿癌现象较为常见,尽管目前难以有效鉴别,但该现象仍值得关注。细针穿刺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能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准确性,同时可能有助于在术前筛选高危甲状腺癌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