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节目已成为中国电视栏目中的一大主要类型,有关访谈栏目的研究也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从笔者观看的体验和所从事的实践来看,有一个方面却并没涉及,即在所有的电视谈话节目中,都存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一个“话语场”。话语场的成功构建与否,对节目的质量、受众的收视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果。因此本文特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理论依托,以“话语场”为研究对象,以江苏教育电视台开播8年的谈话节目《成长》为主要题材,研究如何成功构建教育沟通类谈话节目的话语场。
本文将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梳理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和分类,并提出话语场的概念:第二章,分析话语场的前期构建、现场建构以及传播和扩延;第三章,从现场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和情理空间等四个递进的层次分析话语场的运作;第四章,分析栏目话语场在社会文化中的宏观建构与运行。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成长》这类的教育沟通性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水平和话语场的话语质量,更好地维护栏目品牌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