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沟通性谈话节目的话语场研究——以《成长》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节目已成为中国电视栏目中的一大主要类型,有关访谈栏目的研究也林林总总,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从笔者观看的体验和所从事的实践来看,有一个方面却并没涉及,即在所有的电视谈话节目中,都存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一个“话语场”。话语场的成功构建与否,对节目的质量、受众的收视体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结果。因此本文特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理论依托,以“话语场”为研究对象,以江苏教育电视台开播8年的谈话节目《成长》为主要题材,研究如何成功构建教育沟通类谈话节目的话语场。   本文将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梳理电视谈话节目的构成和分类,并提出话语场的概念:第二章,分析话语场的前期构建、现场建构以及传播和扩延;第三章,从现场空间、叙事空间、心理空间和情理空间等四个递进的层次分析话语场的运作;第四章,分析栏目话语场在社会文化中的宏观建构与运行。   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成长》这类的教育沟通性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水平和话语场的话语质量,更好地维护栏目品牌的文化生态。
其他文献
期刊
1980年6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播,世界范围内的新闻竞争更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为了抢夺新闻时效而放弃对内容准确性的验证,断言式新闻(Journalism of Asserti
本文是用传播学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研究建筑风水的传播规律。以珊萃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作者田野调查,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对“建筑风水在乡村究竟怎样传播的”这样一个问题
期刊
随着互联网与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应运而生。在我国,新闻客户端主要分为三类,即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新兴网络公司开发的新闻客户端以及传统媒体衍生出来的新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