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翻译工具的出现为译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以无可比拟的巨大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令传统的纸质参考资料望尘莫及,获得了广大译者的青睐,日益成为译者们必不可少的帮手。然而,对于翻译学习者而言,电子翻译工具的使用目前存在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以及教学一线的翻译教师强调使用电子翻译工具的重要性和优势,并呼吁翻译学习者更多地使用电子翻译工具。另一方面,翻译专家学者似乎只关注电子翻译工具带来的优势而忽略了翻译学习者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实际问题,未能给予他们所需的必要指导。而不少翻译学习者则因为缺乏应有的指导,对电子翻译工具过度依赖或使用不当,进而影响其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这一现状或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数据,导致翻译学习者电子翻译工具的使用影响研究较为滞后。近十年来,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对电子翻译工具进行了相关研究,如Austermuhl (2001), Rico (2001), Gil & Pym (2002), Sanchez (2006), Li (2003,2009), D.W.Wang, (2007), Li & Liao (2007) and Wan (2008)等。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对电子翻译工具的种类介绍,工作原理研究,或者探索如何利用电子翻译工具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但从翻译学习者使用电子翻译工具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微乎其微。本研究就是针对这一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的探索性实证研究。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调查翻译学习者对电子翻译工具的使用情况,了解他们自己对使用电子翻译工具的看法以及电子翻译工具的使用对翻译学习者究竟有着怎样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本文作者希望基于实证研究得到的翔实数据和分析结果,结合理论层面的思考,为翻译教师和翻译学习者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期对网络环境下翻译学习者如何更好地利用电子翻译工具提高翻译能力提供指导。本研究主要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相关的研究数据。具体来说,作者做了三项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以及访谈。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40位本科生和40位研究生。个案研究以及访谈则从这80位调查对象中选取1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各5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本文作者获取了翻译学习者使用电子翻译工具的基本信息,概括如下:1)电子翻译工具在翻译学习者中使用相当频繁,但他们大都没有获得过较为正规的使用方法培训,因此往往难以恰当处理电子翻译工具所提供的海量信息。2)翻译学习者倾向于不加甄别地相信电子翻译工具所提供的信息。3)翻译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双语资料,因为双语资料的阅读和使用比单语(英语)资料方便快捷,节省精力,并且更容易直接套用于自己的翻译练习中。4)翻译学习者对电子翻译工具的依赖性加大,凡无法联网时感觉焦躁不安,往往停止翻译工作等网络可用时才继续进行。5)翻译学习者在做翻译练习时容易受到其他不相关网络信息的吸引而注意力分散。6)电子翻译工具容易滋长剽窃之风。此外,通过实证研究,作者获取了翻译学习者对电子翻译工具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电子翻译工具确实帮助他们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然而在使用电子翻译工具之后他们对翻译实践的成就感却大大下降。全部调查对象都认为电子翻译工具益处颇多,但很少人意识到电子翻译工具使用存在的负面影响。他们对教师的相关期望包括:1)如何高效并准确地选取所需信息。2)使用语料库,专业软件如翻译记忆库等的高级技巧3)多分享可靠的网络资源和技巧。电子翻译工具的使用对翻译学习者的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显而易见,主要是为翻译学习者提供大量方便快捷的信息;帮助翻译学习者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率。消极影响则主要包括以下可能影响其翻译实践能力的几个方面:1)影响翻译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立思考。2)影响翻译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3)影响翻译学习者对自身翻译能力的自信。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本文为翻译学习者电子翻译工具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拓宽了翻译教学理论研究的视野。从实践上来说,本研究为信息时代翻译教师及翻译学习者在教学和学习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