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至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现行的银行资本监管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必须作出重大改革,才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本文主要关注银行监管资本比率、系统重要性和系统风险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对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以及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都有重要影响。 论文首先分析系统重要性对系统风险的影响。然后,本文发展了Shrieves和Dahl(1992)构建的研究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调整行为的联立方程模型,将系统重要性的代理变量镶嵌于模型之中,并利用中国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1997到2010年的数据,应用GMM方法,估计和分析系统重要性对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再后,回顾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的历程,揭示巴塞尔协议Ⅰ、Ⅱ和Ⅲ顺序更替的内在必然性。最后,建立一个基于系统重要性的银行资本监管政策体系,探讨银行监管资本比率、系统重要性和系统风险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系统重要性的,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银行资本监管框架,进而较为详细地阐述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宏观审慎监管的几个主要问题。 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主要源于其规模、可替代性和在银行系统中的关联性。第二,基于指标的系统重要性度量方法可以近似替代基于模型的的系统重要性度量方法。第三,系统重要性对系统风险有重大影响。第四,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之间存在不同的行为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前者存在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严重影响了银行资本监管的有效性,不利于银行系统的稳定和健康。第五,本文建立的基于系统重要性的银行资本监管政策体系显示,银行监管资本比率、系统重要性和系统风险这三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必须构建基于系统重要性的,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的银行资本监管框架,才能同时实现个体银行机构和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