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清修好通商条规》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70年代无论对于欧洲还是东北亚地区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欧洲,德国的统一直接威胁到了原有的均衡体系,西方各国为了保持现存的地位,加紧了对东北亚各国的侵略。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它准备执行新的对外政策——“脱亚入欧”。但是,当时日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以武力的方式直接在东北亚地区重新确立新的地位,因而采取了与清政府签订条约这样迂回的方式来实现目的。于是,1871年日本与清政府正式签订了《日清修好通商条规》,条规对于中日之间通商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且双方同意互相给予领事裁判权和关税议定权。与一般条约内容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却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该条规是中日之间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中日近代关系史开始的标志,从此中日之间确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清修好通商条规》的签订不仅改变了东北亚地区原有的国际关系的格局,而且对欧洲国家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日清修好通商条规》性质的界定还有不同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该条规是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不平等规定,所以,该条规是一个平等条约。但是,通过分析中日两国的国家性质、对外政策、不对等的经济状况、特殊的条规内容以及条规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日清修好通商条规》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条约,它不过是日本用签约的方式隐蔽了其侵略中国的意图和野心罢了。再者,该条规签订以后的历史事实也证明,它起到了加深中国半殖民化的作用。《日清修好通商条规》虽然表面上只是一个和两国通商有关的条规,但是其最直接的影响是重新调整了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即打破了原有的长期存在的华夷朝贡体系,使该体系从此以后有两个所谓的“上国”并存。这不仅改变了中日之间的关系,而且还直接改变了日朝之间的关系,昔日两个拥有平等地位的国家因为一个条规而转变成了宗属的关系,并为日本直接干涉朝鲜内政提供了便利条件。可是,日本却认为它的做法是合乎条规规定的,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日清修好通商条规》不仅降低了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原有的地位,而且还把日美这两个急于在东北亚地区扩张势力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了。于是,这个条规改变了日美之间的原有关系。此前美国企图侵占日本,推行其“太平洋计划”,但是由于它在海军方面的实力和其梦想有很大差距,所以决定了采用亚洲人打亚洲人方法,经过反复考虑和权衡最终认为日本是最合适的人选。相同的利益、相同的需求、还有相同的战略目标使这两个国家紧密地勾结在一起。这是东北亚地区国家与非该区国家的第一次勾结,同时也标志着一股新兴的侵略势力正式登上了该地区的历史舞台。从此,新旧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争夺新的利益而不断地产生矛盾和摩擦。随着各种矛盾的不断升级和激化,在该地区发生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也成为迟早之事。总之,《日清修好通商条规》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给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使各国在制定新的外交政策时,不得不把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和欧洲联系在一起,使之各国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都进入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轨道,像以前那样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了。
其他文献
针对盾构始发施工造成地表沉降过大、导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采用岩土通用软件FLAC3D建立盾构始发三维模型,对北京、杭州、南京和上海4个典型地区代表土层盾构始发施工的
<正>作为一项宪法性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新形势下完善和深化人大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日伪时期,傅作义领导绥远民众粉碎了日伪军进攻绥远和五原的计划,引起全国爱国抗日高潮。王英因勾结日本,进攻绥远和五原,被世人熟知和唾弃。20世纪动荡的社会中,王英异常活
在《念奴娇·昆仑》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昆仑神话和“一分为三”的哲学意蕴融合为一体,不仅赋予了《念奴娇·昆仑》以深刻的再现力和奇特的想象力,而且也赋予了《念奴娇
介绍了一种利用RTDX技术作为PC同DSP之间的数据交换手段,实现计算机实时话音分析的方法及其实现,提出了PC/Windows+RTDX+DSP的软硬件架构模型,并将其同其它模型作了比较,着重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记,为中国大陆的社会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共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获得对其政权合法性的认同是解决各种
通过对SCI收录生物医学期刊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世界生物医学期刊现状并与我国期刊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期刊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西学东渐的扩大,新式学堂纷纷建立,出国留学日益增多,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