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沙溪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部庐枞火山岩盆地外围的一个大型铜金矿床,2008年以来对矿区实施的详查找矿工程表明,沙溪斑岩铜矿的储量已达大型规模,其深、边部还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凤台山矿段为2009年4月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的由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办理沙溪铜金矿铜泉山铜金矿详查扩大勘查范围。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地质工作开展较早,研究程度较高,地质资料较全面。它是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斑岩型矿床的蚀变和矿化关系密切,具有很好的蚀变分带。对矿床蚀变和成矿元素分布的研究,建立沙溪矿床蚀变和矿化的关系模型,这对于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依托主流矿山软件SMG公司Surpac,并结合地质勘探及科研成果资料,及野外观察验证,明确安徽省庐江县沙溪铜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沙溪铜金矿床凤台山矿段的地表DTM模型,矿体模型,地层模型,岩体模型等;修改及完善沙溪铜金矿床凤台山矿段地质体空间分布的立体模型;对沙溪铜金矿床凤台山矿段蚀变矿物分布、元素分布、矿体分布等进行三维空间分析、关联度分析,厘清各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分析成矿规律,并给出定性的成矿预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通过对沙溪铜金矿凤台山矿段原始地质资料的搜取和整理,建立了完整的凤台山地质数据库;2、根据地质数据库,勘探线剖面图以及各钻孔柱状图,建立和完善了凤台山的三维实体模型,包括地表模型,地层模型,岩体模型,矿体模型,直观、准确的重现了该矿床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特征,辅助矿床成因研究及资源预测。3、在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蚀变和成矿元素的三维块体模型。围岩蚀变分为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长石分解蚀变;成矿元素空间分析主要包括Cu、Au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