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全能细胞系,体外培养时可维持其发育的全能性、未分化状态和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并能发育为含外、中、内三个胚层的胚胎体,可作为研究细胞定向分化、多发育潜能及细胞发育分化机制的模型,并有望应用于临床上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众所周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Ⅰ型糖尿病及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终生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但胰岛素注射疗法的疗效并不理想,另外,对于已经丧失胰岛β细胞功能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的异体移植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供源严重缺乏。所以,探索移植治疗所需的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IPCs)新供源迫在眉睫。因为ESCs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从理论上讲,ESCs可以无限地提供临床移植所需的各种特异细胞类型,从而在帕金森氏症、血液病和糖尿病等多种因细胞缺损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的移植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如何从ESCs获得用于临床移植所需的各种特定细胞类型是目前干细胞领域研究的热点。而且ESCs的体外培养条件非常严格,既要保持其增殖能力,又必须维持其未分化的状态,所以,有关干细胞的研究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之一。自2000年Soria等首次成功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R1诱导分化为IPCs以来,Lumelsky等少数实验室也相继报道从不同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14.1和EB3诱导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