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电动汽车相关的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核心技术不足,企业技术能力薄弱。一个行业的基础技术属于科学知识与核心技术之间的过渡联系,是突破核心技术的重要前提。本研究旨在探索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验证合作创新、技术转移等影响因素对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的影响效应,此外,提出能够提高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能力的有效政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基于产业技术能力的相关理论,本研究对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能力做出界定。随后结合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专利数据集,选择典型案例对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性技术的研发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的相关理论,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Netlogo,通过自编程序构建了SKIN模型,针对合作创新、技术转移、技术创新联盟等因素对电动汽车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的影响,进行了仿真模拟试验,分析了几个影响因素对产业基础技术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丰田为核心的日本电动汽车相关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总结丰田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经验发现,企业之间存在共同的战略目标及技术上的互补性是形成合作关系的基础,合作研发的技术选择上可将基础性技术作为研发重点;创新技术得到广泛的转移和扩散,可以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产学研创新联盟有利于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以及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基础技术研究成果和成熟经验,将高校的基础技术成果及时转移到企业,协助企业提高基础技术能力。模拟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合作创新能够促进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创新集群的扩散,同时也会给产业创新集群带来竞争,对产业环境的基础技术水平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技术转移可促进模仿创新得以成功实现,但若只是单纯的引入基础技术,虽在整体上可对基础技术平均水平带来一定正向影响,但长期来看对于促进创新集群的繁荣不会产生很大帮助。产学研创新联盟形成初期对创新集群和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来看可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整个行业的平均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