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为探究复合型微生物菌肥(以下称生物菌肥)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燕麦(Y)、箭筈豌豆(W)为试材,设A生物菌肥(100kg/亩)、B生物菌肥(100kg/亩)+化肥(尿素20kg/亩、磷酸二铵20kg/亩)混施、C化肥(尿素20kg/亩、磷酸二铵20kg/亩)三个处理,研究Y和W在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形态、生理特性以及生物产量变化规律,同时对土壤速效养分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在盐碱条件下,两种作物主根生长均受到抑制,主要通过侧根的形态改变来适应盐碱胁迫。其中,B处理较C处理更有利于作物通过侧根分叉数目、根尖数及根尖长度的增加来适应盐碱环境。Y和W的根冠比随生育时期的进程均呈下降趋势。从60d开始,根体积、根表面积减少,根长增加。在75d时,两种作物B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C处理。2、生物菌肥对作物叶片SPAD值的提高有促进效应。盆栽试验中,BY和BW的SPAD值增加的幅度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有所差异,但总体上表现为B处理最优。在75d时,BY的Ci较CY降低16.03%,BW较CW降低10.41%;60d时,BY的Tr较CY增加16.67%,AW较CW增加285.83%;Y的Gs和Pn在45d时达到最大值。田间试验中,75d时,BY的SPAD值较CY增加9.30%,BW较CW增加11.33%;两种作物的Ci、Tr、Pn和Gs大体上均为B处理最优。在75d时,BY的Ci较CY增加5.36%,BW较CW增加6.19%。3、生物菌肥能改善盆栽及田间试验中燕麦和豌豆耐盐碱胁迫的机能,缓解盐碱胁迫对作物造成的伤害,降低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促进可溶性蛋白的运转,减少由于盐碱胁迫所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膜系统造成的伤害,保持膜系统的稳定性。尤其B效果最优。4、生物菌肥增加了土壤养分,降低了土壤的pH值和电导率。在盆栽试验中,BY和BW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生育时期均高于对照。Y的碱解氮在15d、45d-75d表现为B>A>C,W的碱解氮在15d、45d、60d、75d均为B处理最高。60d和75d时Y、W的速效磷B较C分别提高21.28%、7.33%;36.70%、28.84%。Y的速效钾在30-75d表现为B>A>C。田间试验中,0-20cm土壤有机质BY较CY显著增加18.82%;碱解氮BY较CY显著增加24.27%;速效磷BW较CW显著增加22.73%;Y和W的速效钾B较C分别显著增加15.65%、17.70%;pH值BY较CY下降2.89%;20-40cm土壤有机质BW较CW增加8.70%;碱解氮BY较CY增加13.04%;速效磷BY较CY增加10.13%;电导率BW较CW显著降低32.78%。5、不同施肥处理下,作物的生物产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燕麦与箭筈豌豆以B处理的生物产量最高,A处理次之,在75d时,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的B处理较燕麦、箭筈豌豆C处理分别高出4.00%、8.40%;8.07%、27.26%。本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肥可以在盐碱土中广泛使用,与化肥混施的B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盐碱土的理化性质,促进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