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了解天津市居民尤其是高危人群狂犬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天津市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质量,分析天津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和控制水平,为制定狂犬病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对2650例居民进行调查,主要涉及我市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高危人群防治态度及行为等项目。同时对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督导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xcel2007、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率、构成比等描述知晓率等指标;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比较。结果:1.天津市居民狂犬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知晓狂犬病患者会死亡的被访者占76.4%(1842/2411),有67.6%(1630/2411)的居民知晓狂犬病不会被治愈,88.3%(213(0/2411)的人知晓犬咬伤可致狂犬病,知晓犬抓伤可致病的人占32.6%(787/2411),仅有16.8%(z405/2411)的人知晓伤口被犬舔舐也能感染狂犬病。本地户口居民在咬伤能致狂犬病(X2=8.871,P<0.05)、抓伤能治狂犬病(X2=6.779,P<0.05)、伤口应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以上(X2=11.923,P<0.05)及咬伤后应立即打疫苗(X2=4.513,P<0.05)的知晓率高于外地户口居民。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知晓率也有显著差异,一般都是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知晓率也升高,职业则是农民、在家待业人员最低,干部、工人最高。高危人群中有犬伤史者306人(12.7%),对狂犬病感染途径知晓低于无咬伤史者(X2=16.811,P<0.05;X2=3.175,P<0.05),对伤口处置、疫苗接种及程序等问题知晓高于无咬伤史者(X2=7.989,P<0.(05;X2=20.993,P<0.05;X2=19.930,P<0.05);685人(28.4%)家中饲养宠物猫或狗,,养犬组对狂犬病危害、感染途径及伤口处置方法的知晓率都分别低于不养犬组;对疫苗接种必要性及程序的知晓高于不养犬组(X2=8.187,P<0.05;X2=18.971,P<0.05)。非饲养组对于饲养宠物制度知晓率显著高于饲养组(,=19.242,P<0.05);预防狂犬病态度方面,有咬伤史组明显高于无咬伤史组(X2=9.043,P<0.05);各组均有90%以上的居民愿意接受狂犬病健康知识教育。2.天津市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质量调查2009-2010我市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调查结果显示,接受狂犬病处置的门诊中15%为未指定门诊;各门诊设施配备全部达标(100%):10.48%的医生未接受过专业处置技术,13%的指定门诊医生和36%的普通门诊医生不能准确回答暴露后处置程序或操作流程;2009-2010年全市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共接诊患者165235人,15岁以上患者占了绝大部分(81.1%):伤口暴露以Ⅱ级暴露为主(78.5%),95.1%的患者接受了伤口处置;推荐疫苗和推荐球蛋白使用分别占98.3%和96.8%。结论:天津的狂犬病疫情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居民对于狂犬病的知晓情况较差,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质量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根据我市狂犬病疫情特点及相关情况指定一套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犬只登记管理和提高犬只免疫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狂犬病门诊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