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悟式阅读教学是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汉语文的文化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而提出的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感悟式阅读教学,首先是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学生是作为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的生动的人来接受文本,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具有独立意识、有多种需求与潜在能力的个体,而不是作为被灌输的容器。在感悟学习中,主动建构、积极内化是它的应有之意,通过感悟,使被感悟物真正成为主体内在的一部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帮助者,是搭建在学生和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其次,因为阅读教学所面对的是呈现自身独特规律的民族语言,所以它从突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把阅读感悟看作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在重认知的同时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怀,通过大量的阅读、感悟,在习得语感的同时,体悟人生哲理、丰富感情世界、享受审美愉悦、学会关爱他人。这种教学方式有以下四个特点:1、直觉性。2、体验性。3、顿悟性。4、内隐性。尤其强调了自主读书自由品味的过程,以及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感悟式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有效获取知识,习得语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形成终身受用的阅读能力,同时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本文首先从西方学习理论和传统感悟理论的角度,经由对感悟的理解和把握,过渡到对语文学习中的感悟的认识,从而对感悟式阅读教学加以厘定;二、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对当今传统课堂教学的概念化倾向和感悟式阅读教学的必然性选择进行事实分析和理论思考,来体现感悟式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三、在感悟式阅读教学实施价值基础之上,结合汉语文的特点,对感悟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加以概括与归纳,从中寻求规律,以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进行阅读感悟;四、操作尝试部分,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整体化思考中,提出了“扩展阅读,增加积累”、“涵泳品味,有悟有得”、“各陈其情,各展其才一”的三层次实践思考。这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是一种深化,但并不是界限分明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汇乃至共融的关系,比如积累中有感悟,感悟促进积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不一定是严格按照这种顺序进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最后提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诸如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朗读与背诵训练、注重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角色等。 感悟式阅读教学更是一种理念,它渗透在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在操作上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很多环节设想不全面,因而实施起来问题较多。但这种教学方式仍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它的积极性。拙作的价值是它遵循了汉语文阅读的自身规律,张扬了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蕴,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求品性,注重了学生的自悟自得,从而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精神,在扬弃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体现出一种开放式的阅读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