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影》是朱自清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型叙事散文,最初发表在《文学周报》第200期上,1928年和另外14篇散文一起发表出版为散文集《背影》。自1930年首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背影》就成为常驻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背景》教学折射了文学教学尤其是现代散文教学的复杂性,本文试图通过对《背影》教学课例的比较研究总结现代散文教学经验,探索现代散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论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背景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统一使用、散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背影》教学争论的产生。研究思路主要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这些角度为论文的展开作前期准备工作。第二节分别对课例研究现状和《背影》的教学课例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节是本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区分,规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主要是对《背影》的教材价值系统和教材选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第一节主要分析《背影》作为经典散文的文学价值和《背影》作为经典教材选文的情感教学价值、语言教学价值、阅读教学价值以及写作教学价值。第二节对近百年来语文课本中《背影》的选文情况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呈现了《背影》的范文价值。第三章从纵向和横向《背影》教学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第一节从纵向角度对《背影》的教学历史进行宏观整体概括,探讨不同时期《背影》的教学研究情况。从历史的角度对《背影》教学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归纳分析。第二节主要集中选择王君、黄厚江、韩军、李华平四位语文教育名师的《背影》典型课例的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入剖析,揭示其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问题设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第四章主要讨论《背影》教学课例比较研究所得出的理论启示及教学实践意义,并从学生能力培养、散文教学方法和语文课程性质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五章结语部分强调对名师课例学习不应盲从权威教学。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缺的,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应当从名师课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优秀教学知识,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