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 MES)数量在不同抗血栓药物治疗中的差别,其阳性率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CI)之间的差别,及其与卒中危险因素及hs-CRP的关系。方法入组60例病例均为发病72 h内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域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其症状侧大脑中动脉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监测,将微栓子信号检出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治疗组,分别予以两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拜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或两联抗血小板加他汀类药物(拜阿司匹林100mg/日+氯毗格雷75mg/日+阿托伐他汀钙20mg/d)治疗。结果微栓子监测13例(21.7%)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7例)和两联抗血小板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6例),于治疗后第2、7天行MES监测,两联抗血小板加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的MES数量明显减少,其数目低于两联抗血小板治疗组(P<0.05);MES发生在TIA与CI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MES阳性率与卒中危险因素及hs-CRP无关系(P>0.05)。结论从初步结果看,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均能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早期减少MES数量,而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使MES数量减少更为显著,但需要继续增加例数观察结果;MES可以作为评估药物疗效的一项客观指标;MES的发生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之间无差别,并且与卒中危险因素及hs-CRP没有关系,但仍需进一步观察。